去年hulu推出的新剧《名姝》,以独特的题材、高效的撕B、纯表不做作的美貌小姐姐,一经推出就俘获了大批剧迷,然而续订之路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年夏天成功接档《使女的故事》。

在《名姝》第二季中法国小姐姐因去了隔壁《神奇动物在哪里2》而缺席,打光也摒弃了第一季的春光明媚换成了《权力的游戏》般的乌漆抹黑风,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挡新一季口碑爆棚的势头,小姐姐们的战斗力又精进了,重要的是本剧最标志性的黑痣依然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看过《名姝》观众很难不被其中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钟爱的大黑痣造型吸引,不禁产生这样的疑惑,他们为什么要在脸上贴颗痣呢?尤其对国内观众来说更为费解,大黑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媒婆等形象不佳的身份,难以与美取得关联。

最近看到世界第一舞娘蒂塔·万提斯的一本新书《你无与伦比的美丽》刚好解决了我这个疑惑。从功能和源头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 脸上的补丁

这种黑痣还有一个名字叫饰颜片,就如同现在常用的遮瑕。那时候的有点生活条件的女性几乎人手一盒饰颜片,法国洛可可流派画家布歇就描绘过女子对镜贴饰颜片的场景。

S01E04中老鸨奎格利镜子上就贴了好几颗饰颜片

想是已用过又不舍得扔就顺手贴在了镜子上

以备二次利用

剧中表现的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其实在很久以前,古罗马女性为了掩盖面部的瑕疵,就开始往脸上贴一种名为slpenia的装饰物。但饰颜片真正开始流行要追溯到16世纪晚期,当时天花病肆虐,许多人皮肤上都留下了疤痕或者脓包,除了使用常见的美白膏和药水来遮盖不均匀的色素沉淀、疤痕和痘坑,爱美的女性还会用丝绸、天鹅绒、绸缎和塔夫绸制成的小块黑色布片来遮盖瑕疵,突出雪白的瓷肌,在那个没有修图技术的年代,贴饰颜片几乎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十七世纪的时候,无论年龄,性别,阶级,英国全体公民都会在双颊粘贴太阳、星星、鱼及其他图案的贴布。但这并未受到呆板的英国议会的青睐,议会于1650年出台了一项镇压这股潮流的法案,不过,这项法案最终没能抵住民意。

二 信息暗示

饰颜片在脸上的位置不同,也传达出不同的内涵:贴在右脸上的饰颜片表示已婚,贴在左脸上表示已经订婚,贴在嘴角昭告天下自己已经是单身,装饰在眼角则表明自己是某人的情妇。十八世纪的时候饰颜片贴在脸上不同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辉格党(Whigs)贴在右边,托利党个(Tories)贴在左边。而本剧除了饰颜片,天生的痣也承载这信息功能。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痣相一说,认为痣的大小和位置决定着人的命运。中世纪的教徒认为痣类似于黑洞,是恶魔苦寻的进入身体各灵魂的通道入口。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们用了一套最不科学的理论做了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为痣相学:

图源/《你无与伦比的美丽》

爱慕小修女的黑肤小姐姐眉骨上那颗鼓起来的大黑痣是天生的,而醋王和夏洛特翻云覆雨的时候,后背上露出一大片痣,醋王的原配眼角边也有一颗可爱的小圆痣,皮条客脸上黑痣之多已经分不出哪颗是天生哪颗是点的,导演在选角和拍摄的时候似乎格外属意痣相突出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痣因为觉得痣是瑕疵,给人一种脏兮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可能正是本剧主创想要传达的。中世纪的欧洲号称千年不洗澡,人们普遍认为洗澡容易传播黑死病肺结核等病症,脏一点有助于身体健康,到了剧中的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让个别贵族已经逐渐改变了卫生习惯,而在底层百姓中不干不净仍然是备受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马格丽特家的妓女指甲缝几乎都是黑黢黢的。加上五分之一的女性从事性产业,却不爱洗澡,只在事后清洗一下私处,可以说脏是当时英国底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视觉上几颗见缝插针的黑痣,把那个时代汗馊夹杂着荷尔蒙,臭烘烘让人欲罢不能的气息点缀得很到位。

三 美丽的感叹号

时至今日,补丁的作用已经被各式各样的遮瑕作品取代,也没有人再依靠贴痣来传递信息,但在点痣的风潮起起落落,却从没有绝迹过。

蒂塔·万提斯新书《你无与伦比的美丽》专门有一章写到痣的历史和审美价值、她选择在眼角纹一颗黑痣的原委以及如何点痣。Dita认为痣无需吸引所有注意力,但那些效果出众的美人痣对妆容最出彩的部门起着指针和灯塔的作用。

你无与伦比的美丽

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把最完美的脸型、鼻子、眼睛、眉毛、嘴唇拼凑在一起合成的美人还不如五官原来的主人好看了,这是因为当五官各个部位都势均力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不知道先看哪里了,故而只看到一个四平八稳的美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与之相应,很多年前有一个电视剧《风云》,其中的主角之一第二梦深深为她脸颊上心形的胎记感到自卑,不过大多数观众却认为这颗心形的痣让她既动人又独特,至今记忆犹新。

活得漂亮是最大的生活乐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