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长在这些部位最好“点”
65岁的张大妈日前来到某医院的皮肤科,要求医生给她身上多个部位点痣,皮肤科的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张大妈的黑痣并无异样,难道是张大妈爱美?详细询问之下,张大妈要求扫清身上所有的黑痣,缘于她的一位老朋友最近患上了黑色素瘤,据说是由黑痣癌变来的,于是,张大妈一心想要先斩后奏,以免后患。那么,张大妈的担心是否必要呢?我们身上哪些黑痣需要点呢?
黑痣是什么?
黑痣常见,那黑痣的真身是什么呢?专家介绍,每个人的皮肤都会有色素细胞,一般情况下,色素细胞会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从皮肤的真皮层往外排出,但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色素细胞就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并在那里生根发芽,于是就形成了黑痣。
虽然同为色素细胞停留在皮肤的印记,但色素在皮肤不同层次的停留,黑痣呈现的颜色就有所不同。陈勇军介绍。黑痣的形成集中在四个阶段的,分别是3~8个月的婴儿时期、3~6岁学龄前期、青春期和40岁左右,而黑痣会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形成。
黑痣长在易摩擦刺激部位最好点
在以往,要求点黑痣的多数是因为美观,但如今越来越多像张大妈这样因为担心黑痣会癌变,要把身体上每一颗痣都点掉,特别是长在重要部位的黑痣。
对此,陈勇军表示,黑痣发生癌变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但长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如嘴唇、手掌、脚掌或者关节等,其癌变的几率就相对高些。长在受到摩擦的部位,会因为长期的刺激,皮肤容易破损,从而诱发癌变。如一些长在脸上的突出来的黑痣,每天洗脸都会碰到,其‘变坏’的几率也相对高些。另外,黑痣也不要随意抠破,反复抠黑痣会使得皮肤和色素细胞受刺激,就会容易激发癌症因子而演变成黑色素瘤等问题。
专家提醒,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为皮肤的代谢相对较差,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差,晒太阳多了也会增加黑痣癌变的几率。因此,若平时沉默的黑痣突然造成不适,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
黑痣变坏有征兆
黑痣本来是皮肤的一部分,只是在受到刺激后才会变坏,那么,我们该如何及时发现变异的黑痣呢?陈勇军介绍,普通的黑痣和发生问题的黑痣是有一些区别的,当黑痣出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留心。
黑痣突然长得比较快,并且伴有痕痒、疼痛、发红等不适感;痣的颜色改变,如颜色变深、变黑或变为介于棕色或粉红色之间;形状长得不规则,变得模糊不清;痣出血或渗出液体等。
专家建议,当普通的痣出现以上情况时,最好到医院就医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除痣,以免后患。若痣有癌变的几率,就一定要尽早点,因为早期黑痣没有变坏,还生长在皮肤的表面,去掉之后就不会再深入恶化了,痊愈的几率也高。
对于点痣,常用的办法有激光和手术。陈勇军介绍,对于小颗无异常的黑痣,直径2~3毫米以内的,激光效果比较好。但大于3毫米的黑痣,一般选择手术治疗才会比较彻底,并且不会对色痣造成多次刺激。若用激光治疗,激光照射的深度不够,黑痣就会留下根部,需要多次治疗,另外,在口唇、掌跖部位的色痣,建议手术一次去除。
身上有这种痣绝不是好事
有这些状况该特别注意
1.去掉痣的毛发
有些较大的痣上面会有毛发生长,长毛的痣发生皮肤癌的机率并不会很高,
去除痣的毛发也没有危险,你可以安全的削平、拔除去除它们。必须小心的是,这些作法都会刺激毛囊,引发感染,并产生疼痛、肿胀。若有这些情况,就该去看医生。
2.痣发生变化
如果你有大量的痣,就必须更加注意,请家人或医生定期检查痣的变化。要记住它们的大小和位置,虽然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好的,但还是值得关注。而大概有一半的皮肤癌是已长期存在或原先已存在的痣发展而来,另外50%是发生在正常的皮肤。
痣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改变无关紧要,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只要痣有任何变化都必须让医生知道,如果痣产生了下面这些变化,就得特别注意:
●一段时间后会隆起或褪色。
●痣的周边会褪色。
怀孕期间痣的大小和颜色会改变,在生育之后,痣的颜色就会复原,但可能需要点时间。然而皮肤癌也可能在怀孕期出现,因此,为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去看医生。
●新痣,尤其是40岁之后出现的痣。
●痣越变越大或出现发痒的情形。
●颜色的改变,例如:颜色变深、变黑或变为介于棕色或粉红色之间的痣。
●痣变得不均匀、模糊或者外观变得不规则。
●痣出血或渗出液体。
点痣方法
雷射除痣:利用雷射除痣,和除斑的原理一样。
电烧治疗点痣法:利用热能启动电流,将痣烧焦,使其汽化。这个方法会比较痛喔!
化学腐蚀法点痣法:使用化学药剂腐蚀痣。
那些痣对健康有害?
提起痣,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眉毛上的痣是倒霉痣,长这种痣的人一辈子不走运;有人说,眼睛下方的痣是泪痣,有泪痣的人命苦,一辈子有流不完泪;有人说,嘴角边的痣是美人痣,漂亮,但也有人认为嘴角边的痣是媒婆痣,难看至极。
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我们究竟该怎么正确对待身上的痣呢?哪些痣不该取?哪些痣必须除呢?听听专家的说法。
其实,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面部和身上都会长痣。痣是由位于皮肤表、真皮交界处的黑素细胞聚集而成,有的很浅,有的很深。因黑素细胞的数量不同,痣可以高出皮面,也可以与皮肤相平,颜色可深可浅,大小不一。至于民间对痣的各种说法,根本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普通痣,莫轻取
一般地说,只要身上的痣不严重影响美观、没有恶变倾向,都不必去除。当然,痣并不是不能去除。高出皮面的痣可以用冷冻、手术等方法去除,但有遗留瘢痕的风险。现在有一种从宝石里发出的激光,用其照射有痣的地方,痣中的黑素细胞吸收热量以后,会像气球一样爆炸(医学上称之为生物引爆治疗),色素颗粒变成了细小的碎粒,随后被组织细胞清除掉。这种治疗不损伤表皮,留瘢痕的机会很小,但需重复治疗多次,每次间隔三个月以上,耗时较长,费用也较高。
恶变风险痣,尽早取
痣发生恶变的机会不多,但若皮肤较白,经常暴晒,会增加痣恶变的机会。 一些征兆常预示痣可能恶变:痣突然变大,颜色加深,有瘙痒或疼痛;痣局部发生溃疡;痣周围长出一些小痣(民间称之为母子痣,医学上称之为卫星痣)。一旦发现上述现象,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尽早去除。去痣后,一定要作病理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恶变细胞。此外,手掌、足底部位的痣因经常摩擦,容易恶变,也应尽早去除。
总之,痣的名堂很多,以愚人之见,痣不可取。如碍美观,最好先动心智,三思后再来祛痣。
除了痣外,我们身上还会长有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印记与健康有没有关系呢?
橙红色斑
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块,通常平铺在皮肤上。多出现在后脖颈上、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大部分会逐渐消失。
蒙古斑
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草莓样血管瘤
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是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其虽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影响。
鲜红斑痣
刚出生时,这种斑是桃红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深,变成淡紫色。其多出现在面部和颈部,且面积较大。暗红色斑由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多数会变得越来越大。
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常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要马上咨询医生。
先天性痣
约1%的新生儿会长这种痣。它的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为两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这类痣有可能发展为皮肤癌,如果面积较大就应该进行治疗。
提醒:药水点痣很危险
市面上流行的一次性药水点痣法看似方便,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大家切莫轻易尝试。药水点痣,其实就是将表皮烂掉一层来去痣,一般只能去除表皮浅层的痣,对表皮深层的痣无效。此外,由于表皮很薄,操作者稍不注意就会把整个表皮层都烂掉,容易遗留难看的瘢痕。更值得注意的是,若痣被反复刺激或发生感染,极易发生恶变,形成高度恶性的肿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